DNS域传送漏洞
1、漏洞原理
域名系统基础:DNS服务器分为主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主服务器负责管理和维护域名系统的权威数据,备份服务器用于数据的冗余备份,缓存服务器则存储近期查询过的域名记录以提高解析效率。
域传送机制:在主备服务器之间同步数据库时,需要使用“DNS域传送”,正常情况下,只有经过授权的备份服务器才能从主服务器拷贝数据并更新自身数据库,以实现数据同步。
漏洞成因:若DNS服务器配置不当,没有对允许获取记录的来源进行限制,就会导致任意客户端都可以通过发送域传送请求来获取主服务器上的整个域名系统区域的数据记录,包括所有的域名和IP地址等信息,从而形成DNS域传送漏洞。
2、漏洞危害
信息泄露风险: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获取某个域的所有记录,甚至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这可能导致内部网络架构、重要服务器信息等敏感信息的泄露,为后续的攻击提供便利。
成为攻击跳板:通过获取到的域名和IP地址等信息,攻击者可以进一步扫描和识别出安全性较低的内部主机,如测试服务器等,将其作为攻击的跳板,发起分布式反射拒绝服务(DRDoS)攻击或安装恶意软件等,从而控制整个内部网络。
3、漏洞复现
环境搭建:可以使用vulhub所提供的环境进行复现,vulhub使用bind9来搭建DNS服务器,首先下载相关文件到Linux电脑,切换目录后使用dockercompose up d命令启动环境,注意部分服务器默认开启的服务可能会占用53端口,需要先停止该服务。
检测方法
nslookup命令:进入交互式shell,设定查询将要使用的DNS服务器,然后列出某个域中的所有域名,如果能够成功列出,则可能存在域传送漏洞。
nmap命令:利用nmap的漏洞检测脚本dnszonetransfer.nse进行检测,向脚本传递参数设置列出某个域中的所有域名、扫描53端口且不通过Ping发现主机是否存活。
dig命令:使用dig命令发送axfr类型的DNS请求,如dig @[DNS服务器IP] t axfr [域名],如果DNS有回复,就可以认为存在域传送漏洞。
4、漏洞修复
配置白名单:在DNS服务器的配置中,设置允许域传送服务器的白名单,只允许特定的IP地址进行信息同步,以bind9为例,可以编辑/etc/named.conf文件,设置allowtransfer项的参数来指定允许进行域传送的IP地址。
禁用AXFR传输:直接将AXFR传输禁用,防止任何未经授权的客户端获取域名系统区域的数据记录。
随机化DNS响应:使用随机化的DNS响应来防止攻击者进行暴力枚举域名,增加攻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
定期更新软件:定期更新DNS服务器软件,以确保其具有最新的安全功能和漏洞修复,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相关问题与解答
1、问:什么是DNS域传送?
答:DNS域传送是备份服务器从主服务器拷贝数据并更新自身数据库的过程,在主备服务器之间同步数据库时,需要使用“DNS域传送”,正常情况下,只有经过授权的备份服务器才能从主服务器拷贝数据并更新自身数据库。
2、问:如何检测DNS域传送漏洞?
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检测DNS域传送漏洞,常用的有nslookup命令、nmap命令和dig命令,使用nslookup命令进入交互式shell,设定查询将要使用的DNS服务器,然后列出某个域中的所有域名;或者使用nmap命令的漏洞检测脚本dnszonetransfer.nse进行检测;还可以使用dig命令发送axfr类型的DNS请求。
来源互联网整合,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boce.com/ask/14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