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indows系统
打开网络连接属性:右键点击桌面右下角的网络图标,选择“打开网络和Internet设置”,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更改适配器选项”,右键点击正在使用的网络连接(如以太网或WiFi),选择“属性”。
设置IP地址和DNS:在网络连接属性窗口中,找到“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并选中,然后点击“属性”按钮,在弹出的“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然后输入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在“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中,选择“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然后输入首选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的IP地址。
确认设置:完成设置后,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2、macOS系统
打开系统偏好设置:点击苹果菜单栏中的“系统偏好设置”图标,然后选择“网络”选项。
选择网络连接:在网络设置窗口中,选择要设置的网络连接(如WiFi或有线连接),然后点击“高级”按钮。
设置DNS:在“高级”窗口中,切换到“DNS”选项卡,点击“+”号添加DNS服务器地址,输入完成后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3、Linux系统
编辑网络配置文件:打开终端,根据不同的发行版和网络管理工具,编辑相应的网络配置文件,在基于Systemd的系统中,可以编辑/etc/systemd/network/
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在基于NetworkManager的系统中,可以使用nmcli
命令行工具或编辑/etc/NetworkManager/NetworkManager.conf
文件以及相关的连接配置文件(通常位于/etc/NetworkManager/systemconnections/
目录下)。
设置IP地址和DNS:在配置文件中,找到对应的网络接口配置部分,设置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对于DNS服务器地址,可以在文件中添加DNS=
字段,后面跟随DNS服务器的IP地址列表,多个DNS地址用空格分隔。
重启网络服务:保存配置文件后,重启网络服务使设置生效,在基于Systemd的系统中,可以运行sudo systemctl restart systemdnetworkd
命令;在基于NetworkManager的系统中,可以运行sudo nmcli networking off
和sudo nmcli networking on
命令。
4、路由器设置
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通过浏览器访问路由器的管理IP地址(通常为192.168.0.1或192.168.1.1),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路由器的管理界面。
进入DNS设置页面:在路由器管理界面中,找到“网络设置”、“WAN设置”或类似的选项,点击进入后找到“DNS设置”页面。
设置DNS服务器地址:在DNS设置页面中,选择手动设置DNS服务器地址,然后输入首选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的IP地址。
保存设置并重启路由器:完成设置后,点击“保存”或“应用”按钮保存设置,然后重启路由器使设置生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DNS服务器地址及其特点的单元表格:
DNS服务器地址 | 运营商 | 延迟(ms) | 优点 |
8.8.8.8 | 谷歌 | 较低 | 全球覆盖范围广,解析速度快 |
114.114.114.114 | 国内运营商 | 较低 | 国内访问速度快,适合中国用户 |
223.5.5.5 | 阿里 | 较低 | 智能解析,安全性高 |
223.6.6.6 | 阿里 | 较低 | 同上 |
以下是有关DNS设置IP的问题与解答:
1、什么是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即域名系统,是互联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桥梁,将人类可读的域名(如www.example.com)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IP地址(如192.0.2.1),这个过程称为域名解析,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DNS服务器会首先查询其数据库,找到与该域名相关联的IP地址,然后将这个IP地址返回给用户的计算机,从而使得用户的浏览器能够连接到正确的服务器并加载网页内容。
2、如何测试DNS设置是否成功?
使用nslookup命令:在Windows、Linux或macOS系统中打开命令提示符或终端,输入nslookup [域名]
,如nslookup www.baidu.com
,如果返回的IP地址是你所设置的DNS服务器所解析的结果,则说明DNS设置成功。
使用ping命令:同样在命令提示符或终端中,输入ping [域名]
,如果能ping通且返回的IP地址正确,也说明DNS设置有效。
检查浏览器是否能正常访问网站:设置DNS后,尝试在浏览器中访问一些常用的网站,如果能够正常访问,一般也说明DNS设置没有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您应该能够顺利地为您的设备或网络设置DNS服务器地址,并享受更稳定、更安全的网络体验。
来源互联网整合,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boce.com/ask/18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