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SP(分层服务提供者)
概念:LSP是一个DLL程序,安装在winsock目录中,依靠底层的基础服务提供者来实现高层的服务。
作用:Winsock作为Windows的网络编程接口,可以被LSP进行扩展,LSP可用于多种实用用途,如Internet家长控制、Web内容筛选等,由于LSP能够深入到网络栈中,一些恶意软件也会利用LSP来劫持浏览器,篡改用户的网络通信。
修复方法:当LSP被恶意篡改或损坏时,可以使用命令提示符中的netsh winsock reset
命令来重置Winsock目录,从而修复LSP,也可以利用第三方软件如360安全卫士的LSP修复功能来进行修复。
2、DNS(域名系统)
概念:DNS全称为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是一种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更易于记忆的域名来访问互联网上的服务器,而不必直接输入难以记忆的IP地址。
工作原理: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操作系统会首先向本地DNS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如果本地DNS服务器缓存中有该域名的记录,则直接返回对应的IP地址;如果没有缓存,则本地DNS服务器会代表客户端向其他DNS服务器进行查询,直到得到答案,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根DNS服务器、顶级域DNS服务器和权威DNS服务器等多个层次的查询。
重要性:DNS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互联网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如果DNS系统出现故障或被攻击,将导致域名无法解析,进而影响用户对互联网资源的访问。
3、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如何判断LSP是否被恶意篡改?
解答:可以通过观察浏览器的行为来判断LSP是否被恶意篡改,如果浏览器经常自动打开不相关的网页、显示大量广告弹窗或者重定向到未知网站,那么很可能是LSP被恶意软件篡改了,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LSP检测工具来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异常的LSP项。
问题二:DNS污染和DNS劫持有什么区别?
解答:DNS污染和DNS劫持都是针对DNS系统的网络攻击手段,但它们的目的和实现方式有所不同,DNS污染是指通过篡改DNS服务器上的缓存数据或伪造DNS响应来使用户无法访问正确的IP地址;而DNS劫持则是通过控制DNS服务器或中间人攻击等方式来篡改用户的DNS请求结果,使用户被重定向到恶意网站,两者都会影响用户对互联网的正常访问,但具体表现和危害程度可能因情况而异。
来源互联网整合,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boce.com/ask/18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