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DNS攻击详解
一、DNS攻击
域名系统(DNS)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负责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IP地址,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访问,其重要性也使其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DNS攻击不仅会导致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还可能引发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对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网络安全都构成巨大威胁。
二、常见DNS攻击类型
(一)DNS劫持(DNS Hijacking)
原理:攻击者通过入侵DNS服务器或用户的本地设备,篡改DNS解析结果,将用户引导至恶意网站,在中间人(MiTM)DNS劫持攻击中,攻击者拦截用户和DNS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提供不同的目标IP地址,使用户被重定向到恶意站点。
案例:攻击者利用DNSChanger木马通过恶意广告活动劫持大量计算机的DNS设置,将用户导向钓鱼网站,获取非法收入。
(二)DNS缓存投毒(DNS Cache Poisoning)
原理:攻击者向DNS服务器发送伪造的响应数据,污染其缓存,使得后续的DNS查询返回错误的IP地址,由于DNS缓存机制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但这一机制也被攻击者利用来扩大攻击范围。
示例:当用户请求某个网站时,如果DNS服务器缓存中已存在被篡改的记录,就会直接返回错误IP地址,导致用户访问到恶意网站。
(三)DNS放大攻击(DNS Amplification Attack)
原理:这是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开放的DNS服务器向目标发送大量伪造的查询请求,由于DNS响应数据量通常远大于查询请求,导致目标服务器因处理大量响应而瘫痪,且攻击流量被放大,效果更显著。
特点:攻击者通常会查询尽可能多的域名信息以最大化放大效果,还可借助僵尸网络生成大量虚假DNS查询,且响应来自合法服务器,难以防止。
(四)DNS隧道攻击(DNS Tunneling Attack)
原理:攻击者利用DNS协议进行数据泄露或绕过防火墙,通过将数据编码到DNS查询和响应中,绕过传统安全检测机制,实现隐蔽数据传输,常用于窃取敏感信息或远程控制。
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能够连接外网的受感染系统作为跳板,访问内部DNS服务器,然后在攻击者和目标之间创建隐藏连接。
(五)僵尸网络反向代理(Fast Flux)
原理:攻击者使用僵尸网络隐藏其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活动,逃避安全扫描,利用受感染主机的动态IP地址充当后端僵尸网络主机的反向代理,还可通过组合多种方法使恶意软件网络更难被检测到。
作用:主要用于隐藏恶意服务器的真实位置,增加追踪和打击难度,同时不断变换IP地址来保持服务的可用性。
三、DNS攻击的危害
攻击类型 | 对用户的危害 | 对企业的危害 | 对网络的影响 |
DNS劫持 | 隐私泄露、金融损失、访问虚假网站 | 业务受损、品牌受损、数据泄露风险增加 | 破坏信任体系、影响网络正常使用 |
DNS缓存投毒 | 被引导至恶意网站、可能感染恶意软件 | 客户流失、业务中断、声誉受损 | 干扰正常网络流量、降低网络可靠性 |
DNS放大攻击 | 无法正常访问网络服务 | 服务瘫痪、经济损失、业务停滞 | 消耗网络带宽、影响网络稳定性 |
DNS隧道攻击 | 敏感信息泄露、可能被远程控制 | 数据泄露、核心业务受影响、安全漏洞暴露 | 绕过安全防护、破坏网络边界 |
僵尸网络反向代理(Fast Flux) | 容易陷入网络诈骗、个人信息被滥用 | 面临法律风险、业务被牵连、安全成本增加 | 增加网络犯罪活动、破坏网络环境 |
四、DNS攻击的防范策略
(一)技术层面
部署DNSSEC:DNSSEC通过数字签名验证DNS响应真实性,可有效防止DNS劫持、缓存投毒和欺骗攻击,确保用户访问合法网站。
使用可靠的DNS服务提供商:选择信誉良好的服务商,它们能提供专业全面的DNS安全防护手段,如解析监测、高防DNS等,降低攻击风险。
定期更新和修补系统:及时更新操作系统、DNS服务器软件和网络设备固件,修复已知漏洞,防止攻击者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监控和日志分析:实时监控DNS流量和分析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如大量DNS查询请求、异常域名解析等,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阻止恶意流量和攻击行为,限制DNS查询权限和频率,防止DNS服务器被滥用。
(二)管理层面
采用更严格的访问控制:企业应实施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策略,使用双因素或多因素身份验证,控制用户访问网络的权限,定期更改相关账户密码。
部署零信任方案:如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和基于身份的网络分段,根据多种因素授予访问权限,限制攻击者横向移动能力,降低风险。
检查/验证DNS记录:定期检查所有域名和管理的DNS服务器记录,确保名称服务器引用正确,发现差异和异常及时处理。
(三)用户层面
使用复杂的密码重置路由器的默认密码:避免使用简单密码,防止路由器被轻易接管。
使用安全软件和防病毒程序:并确保定期更新,防范恶意软件入侵修改DNS设置。
建议使用公共DNS服务器:如114.114.114.114或8.8.8.8等,降低被劫持风险。
定期检查DNS设置是否被篡改:如发现异常及时修改,确保DNS服务器安全。
远离不受信任的网站,避免下载免费东西:防止感染恶意软件导致DNS被篡改。
五、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的DNS是否被劫持?
(二)解答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判断,一是使用一些全网拨测工具,如阿里的DNS域名检测工具(https://zijian.aliyun.com/),配置好检测规则后,可一键排查各地域的DNS节点是否被劫持,二是访问一些知名网站时,如果出现页面异常、提示证书错误或被导向奇怪页面等情况,可能是DNS被劫持,还可以通过手动修改DNS设置为公共DNS服务器地址,如114.114.114.114或8.8.8.8,然后再次访问网站,如果问题解决,则可能是原DNS被劫持。
(一)问题
DNSSEC是如何防止DNS攻击的?
(二)解答
DNSSEC通过数字签名验证DNS响应真实性来防止攻击,在DNS数据上添加数字签名,当用户查询DNS时,除了收到普通的DNS响应外,还会收到对应的签名信息,用户端或递归服务器会使用公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从而确认DNS响应是否被篡改,如果签名验证失败,说明响应可能被攻击者修改,就不会使用该结果,以此确保用户访问的是合法的网站,有效防止DNS劫持、缓存投毒和欺骗攻击。
来源互联网整合,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boce.com/ask/19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