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劫持与弹窗问题详解
一、DNS劫持
(一)定义
DNS(域名系统)劫持,又称域名劫持,是指在劫持的网络范围内拦截域名解析的请求,分析请求的域名,把审查范围以外的请求放行,否则返回假的IP地址或者什么都不做使请求失去响应,其效果就是对特定的网络不能反应或访问的是假网址。
(二)常见类型
1、中间人劫持:攻击者拦截用户的DNS请求,并将其重定向到攻击者自己的受感染DNS服务器,域名指向IP被改变,将用户访问流量引到挂马、盗号等对用户有害页面。
2、本地DNS劫持:攻击者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恶意软件,然后更改本地DNS设置以将用户重定向到恶意站点。
3、路由器DNS劫持:许多路由器具有默认密码或固件漏洞,攻击者可以接管路由器并覆盖DNS设置,从而影响连接到该路由器的所有用户。
4、Local DNS缓存劫持:为了降低跨网流量及用户访问速度进行的一种劫持,导致域名解析结果不能按时更新。
二、DNS劫持导致弹窗的原理
当DNS被劫持后,用户试图访问的正常网站域名可能会被错误地解析到一个包含大量广告弹窗的恶意服务器IP地址,这些恶意服务器会在用户访问时,自动弹出各种广告窗口,甚至可能进一步诱导用户进行一些危险操作,如下载恶意软件、输入个人信息等,用户原本想访问一个正规的新闻网站,但由于DNS劫持,被导向了一个充满弹窗广告的虚假网站,这些弹窗可能会干扰用户的正常浏览,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三、DNS劫持弹窗的常见表现形式
(一)无任何应用启动却无故弹出广告
在没有打开任何浏览器或其他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手机或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广告窗口,这些广告可能涉及各种内容,如色情、赌博、虚假中奖信息等。
(二)网页浏览时页面强行跳转至未知网站
在访问正常网站过程中,页面突然跳转到一些不熟悉的网站,这些网站通常充斥着大量弹窗广告,用户在购物网站上浏览商品时,页面突然跳转到一个游戏广告页面,并且伴随多个弹窗。
(三)输入正确网址却误入歧途
当用户仔细输入正确的网址后,却进入了错误的页面,这些页面可能是恶意仿造正规网站的钓鱼页面,不仅会有弹窗广告,还可能窃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四、防范DNS劫持弹窗的方法
(一)更换可靠的DNS服务器
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公共DNS服务器,如谷歌的8.8.8.8和8.8.4.4,或者国内的阿里DNS(223.5.5.5和223.6.6.6)等,以下是更换DNS服务器的一般步骤(以Windows系统为例):
步骤 | 操作 |
1 | 点击“开始”,进入“控制面板” |
2 | 找到“网络和共享中心” |
3 | 选择“更改适配器设置” |
4 | 找到相应的网络连接,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 |
5 | 进入“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再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 |
6 | 找到“常规”选项,选择“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将首选DNS和备用DNS改成合适的地址(如223.5.5.5和223.6.6.6) |
7 | 最后点击“确定” |
(二)加强路由器安全防护
1、修改默认密码:许多路由器的默认密码是公开的,容易被黑客破解,因此需要将默认密码修改为复杂的、不易被猜测的密码。
2、更新固件:定期检查路由器制造商的官方网站,及时下载并安装最新的固件版本,以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3、启用防火墙功能:部分路由器具备防火墙功能,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提高网络安全性。
(三)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
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知名的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检测和拦截恶意软件、防止DNS被篡改,并提供实时的安全预警。
(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1、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避免点击来自不明来源的邮件、短信中的链接,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可疑链接,这些链接可能会导致DNS劫持或下载恶意软件。
2、谨慎使用公共网络:在公共WiFi环境下,尽量避免进行敏感信息的传输,如网上银行转账、登录密码等,如果必须使用公共网络,可以使用VPN等加密工具来保护网络安全。
五、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的DNS是否被劫持?
(二)解答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
1、访问常用网站:尝试访问一些平时经常访问的正常网站,如果发现页面加载异常缓慢、出现大量弹窗广告、页面被强制跳转到其他陌生网站,或者输入正确网址却无法打开预期页面,而是进入了奇怪的页面,那么有可能是DNS被劫持。
2、使用在线工具检测:有一些在线的DNS检测工具,如“DNS泄露测试”(如https://www.dnsleaktest.com/),可以检测DNS请求是否被正确解析以及是否存在劫持情况,通过在这些网站上输入自己的域名相关信息,查看检测结果来判断DNS是否正常。
(二)问题
DNS劫持弹窗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解答
有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当DNS被劫持后,用户可能会被引导到恶意网站,这些网站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如键盘记录、表单窃取等,在一些钓鱼网站上,用户可能会被诱导输入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窃取,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来源互联网整合,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boce.com/ask/19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