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缓存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第一次输入目标域名后,会委托本地DNS服务器依次从根服务器、顶级服务器请求至域名授权的权威DNS服务器,并在权威DNS服务器处获得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本地DNS服务器将IP地址告知浏览器,浏览器再对这个IP地址发起请求,从而完成整个的访问过程,DNS查询的过程比较复杂,如果每次访问网站都进行一次全球的迭代查询,就会产生较大的时延,影响用户的上网体验,于是DNS系统中引入了缓存机制,当本地DNS服务器从权威DNS服务器获得查询结果后,会将这个记录储存在自身一段时间,当下一次浏览器请求相同的域名时,本地DNS为了节省时间,不会再进行全球的查询,而是直接从自身存储中读取结果告知浏览器,这个存储在本地DNS服务器中的解析记录就是DNS缓存。
二、作用
(一)加快网页加载速度
对比情况 | 无DNS缓存 | 有DNS缓存 |
查询过程 | 每次访问网站都要进行完整的DNS查询,涉及从根服务器、顶级服务器到权威服务器的多级查询,产生明显时延。 | 首次查询后,后续访问相同域名可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结果,无需重复查询,极大缩短了查询时间。 |
访问速度 | 由于每次查询都需要较长时间,导致网页加载速度慢,尤其在网络环境不佳时,时延可能更长。 | 减少了DNS查询时间,能快速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显著加快网页的加载速度,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上网体验。 |
(二)减轻DNS服务器负担
对比情况 | 无DNS缓存 | 有DNS缓存 |
查询数量 | 每次对网站的访问都会向权威DNS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随着访问量的增加,查询请求数量庞大。 | 通过缓存机制,大量重复的查询请求可以在本地DNS服务器或中间缓存服务器得到满足,减少了向权威DNS服务器发送的查询请求数量。 |
服务器压力 | 权威DNS服务器需要处理大量的查询请求,负担沉重,可能导致服务器性能下降、响应时间延长,甚至出现宕机等情况,影响对其管辖所有域名的解析和访问。 | 减轻了权威DNS服务器的负载,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其他新的查询请求,提高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稳定性。 |
(三)提高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比情况 | 无DNS缓存 | 有DNS缓存 |
故障影响 | 当某个DNS服务器出现故障或不可用时,用户无法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导致无法访问相应的网站,网络连接中断。 | 即使某个DNS服务器暂时不可用,用户可以从其他可用的DNS缓存中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确保网络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网络连接因DNS服务器故障而中断的风险。 |
(四)减少网络带宽消耗
对比情况 | 无DNS缓存 | 有DNS缓存 |
数据流量 | 每次DNS查询都需要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尤其是在递归查询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DNS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产生较多的网络数据流量。 | 通过缓存机制,许多查询请求可以在本地解决,无需在网络中进行长距离的数据传输,从而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流量,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占用。 |
三、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如何清理DNS缓存?
解答:不同操作系统清理DNS缓存的方法有所不同,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通过打开命令提示符(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输入“ipconfig /flushdns”命令来清理DNS缓存;在macOS系统中,可打开终端,输入“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命令;在Linux系统中,具体命令因发行版而异,一般可以使用“sudo systemdresolve flushcaches”(对于使用systemdresolved的服务)等命令来清理DNS缓存。
问题二:DNS缓存的TTL值设置有什么影响?
解答:TTL(Time to Live)值是DNS缓存在DNS服务器中的生存时间,TTL值设置越大,DNS缓存生存时间就越长,对各级DNS服务器的请求压力就越小,但相应的由DNS缓存所带来的解析记录刷新不及时、DNS缓存投毒威胁等安全风险就越大,但如果将TTL值设置得太小,就会导致DNS缓存生存时间太短,需要频繁地对各级DNS服务器发起查询,由于全球查询所带来的时延情况就越严重,对各级DNS服务器造成的压力也越大,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及时同步最新的解析记录,保证域名解析的安全性和准确性,TTL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域名解析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网站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业务场景合理设置适合自己的TTL值。
来源互联网整合,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boce.com/ask/19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