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缓存时间长

DNS 缓存时间长可减少域名解析次数,加快访问速度,但可能导致更新延迟,需合理设置。

一、DNS缓存时间的基本概念

概念 描述
定义 DNS缓存时间是指DNS记录在缓存中保存的时长,在此时间内,系统会直接使用缓存中的记录来响应相同的域名查询请求,而无需再次向DNS服务器发起查询。
作用 减少DNS查询次数,提高网站访问速度;减轻DNS服务器压力。

二、不同场景下的DNS缓存时间设置

场景 推荐设置 原因
稳定不变的服务 24小时或更长 IP地址变动少,长时间缓存可减少查询频率,加快访问速度。
经常变动的服务 5分钟到1小时之间 能确保变更快速生效,避免用户长时间访问到旧的IP地址。
内网DNS(以阿里云为例) 内置权威普通区与转发模块:肯定应答记录TTL改写规则为大于86400秒改写为86400秒,小于10秒改写为10秒,介于10秒至86400秒之间采用原始值;否定应答记录统一改写为5秒,递归模块:肯定应答记录TTL统一改写为10秒,否定应答记录统一改写为5秒。 适应内网环境特点,平衡性能与灵活性。

三、DNS缓存时间对网站负载均衡的影响

影响方面 描述
正面影响 适当长度的缓存时间可让用户快速访问,减少对DNS服务器的请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负载均衡,因为用户能较快获取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负面影响 若缓存时间设置过长,用户可能长时间访问同一台服务器,导致部分服务器负载过高,其他服务器负载过低,造成资源浪费;若设置过短,用户每次访问都要查询DNS服务器,增加服务器负担,降低访问速度。

四、合理设置DNS缓存时间的建议

建议 描述
根据业务需求调整 对于电商等促销活动频繁的网站,可设置较短的缓存时间以便及时更新活动相关的域名解析;对于企业官网等相对稳定的网站,可设置较长的缓存时间。
结合服务器性能 如果服务器性能较强,能够承受较多的查询请求,可以适当缩短缓存时间以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反之,则可适当延长缓存时间。
考虑网络环境 在网络不稳定的环境中,可适当延长缓存时间以减少因网络问题导致的查询失败;在高速稳定网络环境下,可根据具体业务情况灵活设置。

五、相关问答

问题1:如何查看当前系统的DNS缓存时间?

dns缓存时间长

解答:在Windows系统中,可通过命令提示符输入“ipconfig /displaydns”命令来查看DNS缓存的相关信息,包括缓存时间等;在Linux系统中,不同的DNS解析器查看方式有所不同,例如使用dnsq的系统,可查看/etc/dnasq.conf文件中的相关配置项来确定缓存时间。

问题2:修改DNS缓存时间后,多久能生效?

dns缓存时间长

解答:一般情况下,修改DNS缓存时间后,新的设置会立即在本地系统或相应的DNS服务器上生效,但对于已经缓存的记录,需要等待其缓存时间到期后,新的设置才会完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缓存未过期前,系统可能仍会使用旧的缓存记录。

来源互联网整合,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boce.com/ask/194430.html

Like (0)
小编小编
Previous 2025年4月26日 13:13
Next 2025年4月26日 13: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